201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同比大幅增长,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增幅明显;集合信托新增项目,增幅明显高于历史水平。《信托公司条例》征求意见,信托公司制度红利或延续。机构试探信托产品拆分销售,草根部队正规军齐上阵;阳光私募产品发行数量同比翻番,成立数量与股市行情相关。券商理财产品环比增幅逾200%,6月大盘回调发行任性;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及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逐月大幅增长,互联网保险办法出台,未来高速发展可期。来自普益财富

 

银行

产品发行:发行数量同比大幅增长,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增幅明显

    2015上半年,共有328家银行发行40589款个人理财产品,产品发行数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26.74%。其中,319家中资银行发行39965款,9家外资银行发行624款。中资银行中,6家国有银行发行7773款,同比减少1513款,市场占比下降9.85个百分点至19.15%;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10049款,同比增加1502款,市场占比下降1.93个百分点至24.76%;110家城市商业银行发行15027款,同比增加4773款,市场占比上升5.00个百分点至37.02%;191家农村金融机构发行7116款,同比增加3915款,市场占比上升7.54个百分点至17.53%;9家外资银行发行624款,同比减少113款,市场占比下降0.76个百分点至1.54%。

国有、股份制银行市场占比之所以下滑,一方面是由于城商行、农商行参与理财业务力度越来越大,开展理财业务银行数量也逐渐增多,另一方面是因为国有、股份制银行有从单期次产品逐渐转向滚动型、开放式产品的趋势,而后者会影响数量统计。(图1)

图1 2015上半年各类型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数量占比

 

从收益类型来看,保证收益型产品发行3890款,同比增加13款,市场占比下降2.52个百分点至9.58%;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发行10548款,同比增加4362款,市场占比上升6.67个百分点至25.99%;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发行26151款,同比增加4189款,市场占比下降4.15个百分点至64.43%。(图2)

图2 2015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类型占比

 

    从投资币种来看,人民币产品发行39829款,同比增加8715款,市场占比上升0.97个百分点至98.13%;美元产品发行449款,同比减少91款,市场占比下降0.58个百分点至1.11%;澳元产品发行131款,同比减少18款,市场占比下降0.14个百分点至0.32%;港币产品发行94款,同比减少30款,市场占比下降0.16个百分点至0.23%;欧元产品发行65款,同比减少4款,市场占比下降0.06个百分点至0.16%;英镑产品发行21款,同比减少8款,市场占比下降0.04个百分点至0.05%。

    从投资期限来看,1个月以下产品发行1234款,同比增加259款,市场占比保持不变,为3.04%;1-3个月产品发行22218款,同比增加5069款,市场占比上升1.19个百分点至54.74%;3-6个月产品发行11237款,同比增加2875款,市场占比上升1.57个百分点至27.68%;6-12个月产品发行5145款,同比增加114款,市场占比下降3.03个百分点至12.68%;1年以上产品发行755款,同比增加247款,市场占比上升0.27个百分点至1.86%。

    从投向类型来看,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发行21123款,同比增加4959款,市场占比上升1.57个百分点至52.04%;组合投资类产品发行17721款,同比增加3203款,市场占比下降1.67个百分点至43.66%;结构性产品发行1680款,同比增加398款,市场占比上升0.14个百分点至4.14%;融资类产品发行65款,同比增加4款,市场占比下降0.03个百分点至0.16%。

    收益表现:受宽松货币政策影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呈下滑趋势

受降息、降准等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2015上半年市场利率整体上有所下滑。此种情况下,各期限类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表现为逐月下降之趋势。至6月,1-3个月、3-6个月、6-12个月期限类型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分别为5.01%、5.06%、5.08%,而年初均在5.20%以上。随着货币宽松趋势不改,预计下半年银行理财收益仍有进一步下行空间。(图3)

图3 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银行理财产品月度平均预期收益率

 

    市场热点:上半年末理财规模突破18万亿,年底将超过20万亿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15年上半年,国内银行理财规模已突破18.4万亿元,较去年末增幅为22.42%。相较于去年全年存量规模46.78%的增速,今年有明显下降。这一方面是受多年高速增长使得基数不断扩大而导致增长幅度自然收缩,另一方面是因为上半年股票市场火热行情对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在内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产生较大分流效应。但随着单边上涨行情的结束,稳健型投资者又会重回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怀抱,预计下半年银行理财余额的增长幅度会高于上半年,按次速度到年末突破20万亿元将不是问题。

 

 

信托

新增项目:一季度增长平缓,二季度证券投资类促使增速提高

2015年上半年,集合信托新增项目6222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613款,增幅72.40%;累计募集资金15472.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669.85亿元,增幅127.46%。增幅明显高于历史水平,主要是因为第二季度增幅较大。(图4)

图4 集合信托产品新增量

 

    第二季度集合信托增速显著提升,主要是由于证券投资领域和其他领域产品上涨明显。该季度证券投资类信托的环比增速达到了36.12%,其他领域集合信托环比增速达到了26.86%。证券投资集合信托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伞形信托、二级市场配资类信托的增长——其增长的逻辑起点是A股的坚挺和监管的宽松。但是,这两个基础都不能持续,原因有:其一,A股已经从牛市变成了猴市;其二,监管层对场外配资持不鼓励,甚至是否定态度,二级市场去杠杆势在必行。其他领域产品除了传统的资金池产品外,可能还包括一些投向股权市场的、股票市场的创新类产品。

    从主要投向的绝对量来看,基础产业和房地产在一季度有一定回落,前者主要是受到政府对融资平台整改的影响,后者主要是因为房地产行业不景气,信托公司对绝大部分地产商惜贷。二季度这两个领域回升明显,前者是由于监管意识到地方政府融资不能一刀切,并且信托公司在2014年储备的项目在二季度开始发力,后者是由于房地产市场开始好转。

    上半年集合信托的期限结构变化不大,短期产品占比依然维持高位,中期产品占比有一定下降,而长期产品占比上升。长期产品占比上升与证券投资类产品发行增多有关。

    收益表现:长期产品收益持续缺失,短期产品收益总体略微反弹

2015年上半年,集合信托产品收益相对疲软,除基础设施领域外,房地产、工商企业等主要领域产品收益率均有明显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经济下滑,实业投资收益下降,加之整个资金面宽松。基础设施融资一般对利率较为刚性,故受到的影响不大。收益普遍在二季度反弹,这是因为股市的火爆拉高了投资者投资的机会成本。(图5)

图5 主要投向信托产品平均预期收益

 

    市场热点:

    《信托公司条例》征求意见,信托公司制度红利或延续

    银监会代国务院起草了《信托公司条例(征求意见稿)》,近日已向各家信托公司下发征求意见。《条例》的出台除了将“新两规”上升为法规的效力层级,还融合了近两年银监会提出的“八项机制”,将完善信托配套制度、分类经营机制,明确信托公司股东责任和信托行业稳定机制。之前一直在传闻,信托制度适用范围可能扩大,监管部门可能出台《信托业法》将银行理财产品、证券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纳入,但就目前银监会主导《条例》看,这种可能性不大。但《条例》中的部分问题在操作层面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需要相关细节进一步明确。

    机构试探信托产品拆分销售,草根部队正规军齐上阵

    4月,一个名叫51信托的网站上线,其操作模式为“51信托专为信托产品持有人发布产品转让信息,并通过交易结构设计,让更多的小额投资人有机会投资挂钩信托收益的产品”,实际上做的还是拆分销售,即分拆起点、分拆期限。之后,“中融金服”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宣布正式上线,其股东为中融信托,这是信托公司官方设立互联网金融合作的首个案例。

不管是51信托还是“中融金服”,本质上都是信托产品的分拆销售。一年以前,当信托100团购信托横空出世时,信托业协会和银监会都对其点名批评。而上两者却未遇到类似情况,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信托的道路,或将成为普惠金融之路。甚至可以猜想,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机构通过资产池+资金池运作,前端资金类货币基金运作,后端资产对接多个信托产品的模式有可能会出现。

 

 

阳光私募

产品发行:发行数量同比翻番,成立数量与股市行情相关

2015上半年,阳光私募共成立了283款,较去年同期增加150款,增幅112.78%;环比增加82款,增幅40.80%。应该看到,2015年上半年,阳光私募的发行基本上与股市的行情呈正相关。(图6)

图6 近1年以来阳光私募产品发行数量

 

    业绩表现:4490款阳光私募产收益率34.10%,六月下滑明显

    上半年4490款纳入统计的阳光私募产品平均收益率录得34.10%。其中,非结构性产品3859款,平均收益率34.62%;结构性产品631款,平均收益率30.94%。其实,在前五个月产品表现更为优秀,6月下旬大盘暴跌,导致产品净值回撤,大部分产品回撤较多。

从产品类型来看,股票型产品4285款,平均收益率35.33%;固定收益型产品101款,平均收益率9.17%;期货型产品84款,平均收益率7.34%;其他产品20款,平均收益率10.14%。(图7)

图7 2015上半年各类阳光私募每月收益分布

 

从收益分布来看,半年度收益率低于-20%(不含)的产品118款,占比2.63%;半年度收益率介于-20%和-10%(不含)之间的产品168款,占比3.74%;半年度收益率介于-10%和0%(不含)之间的产品332款,占比7.39%;半年度收益率介于0%和10%(不含)之间的产品624款,占比13.90%;半年度收益率介于10%和20%(不含)之间的产品470款,占比10.47%;半年度收益率介于20%和50%(不含)之间的产品1586款,占比35.32%;半年度收益率介于50%和100%(不含)之间的产品985款,占比21.94%;半年度收益率高于100%的产品207款,占比4.61%。(图8)

图8 2015上半年各收益分布阳光私募数量占比

 

    市场热点:

    杠杆市杠杆还,成萧何来败萧何

    2015年前五个月,股市扶摇直上,各类配资业务兴起,结构化阳光私募大行其道,通过“优先-劣后”设计,满足了商业银行等保守型投资者的固定收益类投资需求,又为激进型投资者提供了丰厚的收益。然而,硬币总是两面的。6月份,市场急剧下跌,部分媒体直言“目前场外配资盘已被强平大半,1:2杠杆的伞形信托也已大面积爆仓”。

    虽然目前统计的场内场外融资占比不多,但更多的场外融资是监管无法掌握的。利用杠杆涨上去的股市,一定会在杠杆的反作用下加速下跌。6月份的暴跌很大原因是因为许多结构化私募产品触及了止损线。杠杆市杠杆还,监管至此开始对杠杆持谨慎态度。

    图谋新三板,市场环境拷问先发优势

    2015年应该是新三板资产管理市场的元年,私募基金凭借其灵活的投资策略和风控体系,拔得新三板资产管理市场的头筹。产品发行规模最大,第一个构建新三板指数基金问世,私募机构在新三板投资方面可谓是风光占尽。但自5月底来,新三板的估值受到市场考验,多个增发项目破发,前期被爆炒的板块价值回归,私募机构的头啖汤可能并不是那么好喝。

图谋新三板,是部分私募机构今年的重头戏。业绩表现不及预期,可能不是其能规避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新三板市场并不成熟,估值体系没有完全建立、信息披露制度还不完善、二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还不充分。但应该看到的是,从长远来看新三板市场机会大于风险,私募机构的尝试意义重大。

 

 

券商集合

产品发行:环比增幅逾200%,6月大盘回调发行任性

2015年上半年,券商理财产品共发行1546款,较去年同期增加235款,增幅39.50%;环比增加558款,增幅205.15%。其中,混合型261款,占比33.76%;债券型248款,占比32.08%;FOF产品101款,占比13.07%;股票型97款,占比12.55%;货币市场型27款,占比3.49%;QDII产品1款,占比0.13%;其他产品38款,占比4.92%。与阳光私募不同的是,券商集合理财在5月和6月出现井喷,即便是在大盘回调的6月份,发行数量仍然较多。(图9)

图9 近期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发行数量

 

    业绩表现:2539款产品平均收益19.58%,股票型收益超50.00%

上半年2539款纳入统计的券商资管产品平均收益率录得19.58%。从产品类型看,股票型49款,平均收益率58.00%;混合型859款,平均收益率43.23%;QDII产品9款,平均收益率8.27%;FOF产品349款,平均收益率7.13%;债券型1076款,平均收益率4.63%;货币市场型108款,平均收益率1.47%;其他产品89款,平均收益率22.83%。(图10)

图10 2015上半年各类券商理财产品每月平均收益

 

    从收益分布来看,半年度收益率低于-20%(不含)的产品占0.28%;半年度收益率介于-20%和-10%(不含)之间的产品占0.28%;半年度收益率介于-10%和0%(不含)之间的产品占4.77%;半年度收益率介于0%和10%(不含)之间的产品占63.65%;半年度收益率介于10%和20%(不含)之间的产品占7.33%;半年度收益率介于20%和50%(不含)之间的产品占12.17%;半年度收益率介于50%和100%(不含)之间的产品占8.19%;半年度收益率高于100%的产品占3.35%。

    市场热点:基金业协会公布半年数据,强调规模与主动管理能力

半年终结,基金业协会公布了《证券公司主动管理业务规模排名》,以及《证券公司资管业务总规模排名》,时间为截至2015年6月底。91家券商的资管规模达到102466.87亿元,已经突破了10万亿元。应该看到,券商资管规模增长速度较快,与部分市场主体重视当期收入不同的是,协会及相关监管机构看重的是资产管理能力,尤其是主动管理能力。可能券商资管后续会走出类似于信托公司近几年发展的道路,但龙头公司一定会把打造主动管理能力放在首位。

 

 

保险

 保险资金运用:股票及基金资产大幅增长,非标资产增速也较为明显

    截至2015年6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03684.49亿元,较年初增长11.11%。资产分类型来看,银行存款26790.88亿元,较年初增长5.85%,市场占比下降至25.84%;债券35531.95亿元,较年初减少0.19%,市场占比下降至34.27%;股票及证券投资基金15386.11亿元,较年初增长49.01%,市场占比上升至14.84%;其他投资25975.55亿元,较年初增长17.65%,市场占比上升至25.05%。

    可见,受上半年A股市场火爆上涨行情的影响,保险资金投资股权类资产的热情高涨。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及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逐月大幅增长,5月末达到高点,为16554.10亿元,而6月中旬股市急转直下又导致股权类资产规模出现下跌。同时,此类资产在保险资金运用所有资产总额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从年初的11.06%升至5月末的高位16.07%,6月末下探至14.84%。此外,其他投资(包括信托、债权类资管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等非标资产)的投资规模与市场占比增幅也较为明显。这一切都表明了保险资金运用政策的放开促使险资配置更加灵活,对创新类资产的接受程度也在逐步提升,预计未来传统的债券、银行存款等低收益资产的投资比例会进一步下滑。

    投连险账户业绩表现:得益于股票市场上涨行情,上半年投资账户平均收益率达25%

    截至2015年上半年末,在运行的投连险投资账户共计184个,上半年所有投资账户的平均收益率为25.49%,这主要得益于股票市场的高增长。上半年共有181个获得正收益率,其中包括保守型32个、稳健型55个、平衡型42个、进取型52个。以上四类投资账户的半年度平均收益率依次为3.72%、13.42%、37.37%和42.52%。半年度收益表现最好的10个投资账户全部为进取型。

    市场热点:互联网保险办法出台,未来高速发展可期

    当前,我国保险营销行业处于转型期,新型的互联网渠道有望以更开放、更透明、更直接的形式获取大量潜在客户。据统计,2011年至2014年我国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从28家上升到90家,互联网渠道销售保险规模从32 亿元增长到860亿元,年均增长率在200%左右,处于爆发期。

    2015年,“互联网+”被提到国家战略层面。对于互联网保险,近期还出台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针对一直存在争议的地域经营问题,办法有所宽松:保险公司在具有相应内控管理能力且能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的情况下,可将四类险种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区域扩展至未设立分公司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另外,保险机构可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第三方平台可代销多家保险公司的多个产品,因此其产品丰富程度更有优势。预计具备大量用户资源的传统互联网公司或互联网金融平台会竞相加入互联网保险行业,未来将形成保险公司自营直销平台和互联网保险超市的激烈竞争,互联网保险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