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给与需求双方面因素的共同推动下,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发行数量逾2万余款,同比增长105%。那么,银行理财市场的繁荣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会流芳百世?创新是金融市场发展的灵魂,“量增质平”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虽然给银行理财市场带来一时的绚丽,但要想保持银行理财市场的长久生命力,还需转变发展方式,而当前银行理财市场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将分析2011年度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情况、剖析银行理财市场年度热点并梳理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动态,以期在借鉴和反思过往经验的基础之上,寻找2012年银行理财市场创新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2011年市场概况
据中国社科院陆家嘴研究基地金融产品中心(下称:“中心”)统计,截止到2011年,全国共发售银行理财产品20270款,同比增长105%,其中普通类产品为18946款(包括55款开放式产品),同比增长122%;结构类产品为1322款,同比下降2%。发售产品的商业银行数量由去年的81家上升为今年的97家。飙升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一方面展示出了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空前繁荣,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商业银行由于吃紧的资金压力变相的通过发售银行理财产品来揽储的窘境。相较翻番的普通类产品,结构类产品则是在数量激增的理财市场背景下显得相对冷清。详见图1
图1 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年度走势图 单位:(款)
从理财产品的投资币种来看,2011年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共发行17408款,占到了全部产品数量的86%,占比较去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而外币类产品仅占14%,数量为2862款。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新增发售了10款新西兰元产品,占比0.05%。总体而言,2011年各币种占比较去年变化不大,下降幅度最大的为美元产品,欧元产品升幅最大。详见图2
图2 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币种分布
从产品的资产主类来看,利率类产品依旧是占到了所有产品数量的半壁江山,共发售11010款,同比上升101%,占比达54.3%,但较去年占比下降了0.9%。混合类产品发售数量居次,共发售7630款,同比上升145%。占比为37.6%,较去年上升6.2%。2011年,信用类产品共发售1153款,占比5.7%,同比上升7.7%,但较去年占比下降5.1%。汇率类产品则发售227款,较去年的71款,同比上升了219%,但仅占今年产品总数量的1.1%。股票类和商品类产品分别发售了196款和54款,占比为1.0%和0.3%。总体而言,除汇率类产品和混合类产品之外,其余各类产品占比较去年都有所下降。详见图3
图3 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资产类型分布
从理财产品收益类型来看,2011年理财产品的收益类型分布较去年有些许变化。2011年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共发售13470款,同比上升178%,占2011年产品总量的66.4%,较去年占比上升了18个百分点。而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和保息浮动收益型产品的占比分别下降了11个和6个百分点,占比分别为22.2%和11.4%。图4展示了2011年各月度不同收益类型产品的数量和收益水平的变化趋势。
图4 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类型月度数量变化图 单位:(款)
从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分布来看, 2011年上市股份制银行、国有控股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分别发售7960款、7921款、3532款和857款产品。 相比去年而言,三类中资银行的产品数量均大幅上涨,上市股份制银行和国有控股银行同比分别上涨107%和113%,城市商业银行的增长动力更为强劲,由去年的1205 款增加至3532款,同比上涨193%。而外资银行的发行量则大幅下滑,2011全年发售不足千款。从占比来看,中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占比上升7个百分点,外资银行发售量占比则下降7个百分点。详见图5
图5 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机构分布
从理财产品投资期限方面来看,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期限为0.33年,同比缩短0.05年。周期滚动的开放式理财产品逐渐取代以往短期理财产品的功能。从理财产品期限分布来看,短期理财产品依然为市场主流。近九成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均不超过半年。详见图6
图6 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期限分布
市场热点剖析
通胀理财产品重出江湖
2011年,通货膨胀成为新兴经济体面临的最大风险。国际市场上的投资者通常将目光聚焦于通胀挂钩债券、大宗商品市场及黄金等资源类股票等,通胀挂钩结构化票据也是国外投资者抵御通胀风险的重要选择。然而,目前国内尚未推行通胀保护债券且金融衍生品市场尚不大发达,通胀理财上升为现阶段居民财富管理中的难点和热点。于是,国内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都瞄准通胀理财产品。4月份,建设银行推出“‘乾元—特享型(跑赢CPI)’2011年第1期网银专享理财产品”,这是继2006年北京银行率先推出挂钩CPI理财产品以来,通胀理财产品在国内银行理财市场中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平安信托则于8月份推出国内首款通胀挂钩信托理财产品——“平安财富超越通胀(防御型)2号”,结构特点与前述产品相似。此外,“随息而动”理财产品也卷土重来,如2011年9月,农业银行发行的“挂钩定存利率型人民币理财产品”。
通胀理财产品,一方面可以引导投资者合理投资,避免因投资者囤积、抢购、储蓄搬家、资产炒作等行为刺激物价上涨,进一步推高通胀;另一方面可以满足投资者在通胀背景下的理财需求,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避免因投资者情绪波动而可能引发的不良社会问题。国内推行通胀挂钩债券指数之路任重而道远,通过QDII方式只能规避境外通胀风险且存在汇率风险。因此,鼓励国内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大力发展通胀挂钩理财产品,成为管理通胀风险的最简便且行之有效的方法。长期来看,商业银行应当考虑继续推出挂钩国内消费价格指数的结构化产品,并进一步丰富产品的设计结构,更大程度地满足国内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
理财“团购”,风险难散
监管机构一般会通过设定投资门槛来区分理财产品购买群体中的合格投资者和非合格投资者,从而实现“将合适产品卖给合适投资者”的销售适应性原则。另外,为实现投资收益与投资规模的匹配,发行主体通常会引入资金阶梯型支付条款,即投资者投资的资金规模越大,产品的收益越高。
恰恰是上述两种结构化安排让“团购”嗅到了商机。中铁信托·极元汇利1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就引入了“团购”模式,投资门槛从规定的100万元直线下降到30万元,产品预期收益从6.00%提高到6.50%。
2011年1月,光大银行发售的阳光理财A计划2011年第二期产品引入了团购策略,名曰“理财一起团”一年期美元产品团购计划。老客户只要带领一位新客户“团购”理财产品,即可以以普通客户的购买金额享受高端客户的产品收益。
团购理财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消费模式,除具备传统“团购”的信息透明度不高、售后服务不完善、发生纠纷不易处理等相关风险外,还有如下四个方面的潜在风险:
第一,弱化了有效监管的效力,资金门槛高低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区分合格投资者和非合格投资者,“团购”却使这一监管措施失去效力。
第二,增加了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水平的错配风险,虽然发行主体声称单个“团购”客户都将单独完成自己的产品购买流程(包括独立进行风险评估、签署独立的购买协议等),如果“团购”者只可以购买当前产品,那风险评估又有何用?如果可以购买其他产品,那表明拉来客户就可以增加收益,这与饱受诟病的“传销策略”又有何异?
第三,违背了产品设计初衷。银行理财产品是一种满足不同客户投融资需求的多样化投融资工具,每月千款产品发售量的初衷也是于此。如果大家一起团购某款产品,那也就失去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应有之意。
第四,提高了维权成本。在极端情形下,一旦产品出现亏损和出现法律纠纷,“团购”成员该如何维权?是通过团购负责人,还是直接与发行主体面对面处理?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低碳理财从“间接”到“直接”
自2007年开始,低碳环保概念开始进入银行理财产品领域。2010年底,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能源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内商业银行再次从低碳环保概念中嗅到了商机。
2011年4月,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分别发售了新能源题材的理财产品。南京银行针对高端客户推出“聚富11号—私银三号”金梅花人民币理财产品,所募集资金对扬州新能源月亮湾臵业有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北京银行推出“心喜系列-人民币153天信托债权理财产品”,理财资金用于购买华能资本服务有限公司委托华能贵诚信托有限公司向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发放的信托贷款债权。
这两款产品区别于以往低碳理财产品的特色主要体现在设计结构和基础资产两个方面。从设计结构来看,两款产品均属于直接投资型产品而非嵌入衍生结构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从基础资产来看,理财资金主要用于国内新能源企业的投资而非与国际新能源市场中的股票、期货等挂钩。而此前,银行理财产品缺乏对新能源领域的直接投资,而是将产品收益挂钩于环保和新能源行业相关的一篮子股票、股票指数、基金及期货合约(比如二氧化碳排放权期货合约)等。低碳理财产品基本秉承了相同的投资理念,即看好环保及新能源行业的增长潜力,因此普遍采取了看涨型的设计结构。
新型低碳理财产品的推出实现了新能源理财产品的一大突破,然而,低碳类银行理财产品所投资的环保、新能源领域属于未来成长潜力巨大的新兴行业,更适合于熟悉环保概念、看好其长期发展趋势且具有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此外,环保题材的投资价值通常需要一定时间显现,环保概念产品投资期限相对较长,流动性较差,提前赎回则通常需要支付昂贵的赎回费用。
除了基础资产低碳化以外,发行机构也积极在理财产品销售模式上寻求创新。五大国有控股银行先后推出网银专属理财产品,投资者通过网上银行即可办理理财产品认购,在营销模式上实现了“另类低碳”。目前,上海银行、南京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也已开通银行理财产品网银销售渠道。
另类理财产品饕餮盛宴
自民生银行2007年首次发售艺术品投资产品以来,国内的银行理财产品已逐步涉及另类理财市场。2011年4月,工商银行推出期酒收益权信托理财产品。该产品依然采取了“实期结合”的设计方式,有两大特色:其一,采用组合资产管理方式,将部分募集资金用于购买沱牌股份持有的舍得30年年份酒的收益权,其余资金将投向符合监管机构要求的其他资产;其二,投资者可以选择部分实物行权,对于实物行权部分,客户除可获得收益权所对应的白酒外,还将获得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7%的现金增值收益。7月份,深发展银行也推出期酒理财产品——“2011年五粮液收藏型理财产品”。
2011年8月,中信信托发起的“中信龙藏1号艺术品投资基金”宣布正式募集,该基金针对以油画为代表的中国当代艺术品进行投资。无独有偶,建设银行也发售一款艺术品投资类理财产品——“2011年‘乾元五号’第1期艺术品投资类人民币理财产品(优先级)”,两款产品的结构非常类似。
2011年11月,银行理财首次染指奢侈品行业。农业银行推出国内首款挂钩手表的理财产品——“中国农业银行‘金钥匙·天工’海鸥手表受益权投资理财产品”。玄机有二:其一,手表的选择款式有限,适合计划购买特定款式手表的投资人,如果投资者只想获取投资收益,不想购买手表,则只能选择提前赎回。其二,产品通过 “海鸥手表受益权信托计划”100%投资于银行间货币市场,尽管收益支付方式较为新颖,但资金投向并无过人之处。
不管是白酒、红酒、普洱茶还是挂钩艺术品及奢侈品的理财产品,其根本的形式都是将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金融产品,符合了资产证券化的本质。
而在银行理财市场以外的领域,资产证券化模式也逐渐兴起。2011年,中国金融市场出现了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雏形。电影《大唐玄机图》的权益共享“新融资模式”引起广泛关注。与影视企业传统融资模式不同,该片的投资方除基本投资外,还通过金融交易平台募集资金,用于电影拍摄及制作,电影制作成功后将电影版权、票房等未来收益与投资人共同分享。
然而,证券化产品属于高风险投资领域,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的有关证券化产品的法律法规和配套设施处于真空状态的情况下,投资者对该类产品应需持谨慎态度。首先,另类理财产品涉及的艺术收藏品、酒类等市场具有相当的专业性,要求投资者对其所投资标的商品质地、性能有足够了解,因此,目前这类理财产品主要是为高端人群设计的;其次,国内尚没有类似国外成熟的权威红酒评级机构,也没有电影票房的权威发布平台,这就意味着红酒的价格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电影票房的真实性也毫无保障;最后,另类理财产品的流动性一般较差,中国缺少成熟的高端酒及奢侈品的交易平台以及标准化的另类理财产品二级市场,这使得国内投资者只能陷入“购买并持有”的困境。
结构化票据变身“低息揽存”
我们发现,第一,利用结构化产品,外资银行同样可以进行揽储功能;第二,相对其自身的存款利息而言,外资银行是低息揽存而不是高息揽存。譬如,汇丰银行
这里,需要澄清四个事实:第一,截至2010末,汇丰银行(中国)贷款和垫款人民币总额为943.8亿元,吸收存款达人民币1431.2亿元,由此得到的存贷比为65.94%。第二,汇丰银行(中国)官网公布1年澳元定存利率为7.4%,如果成功注册网银用户,存款利率将自动上浮5个基点,即1年期澳元定存利率将调整为7.45%。第三,结构化票据的核心理念是“在规避高风险的基础上博取高收益”。如果收益和风险都限定在非常狭窄的区间内,那最多只能把其当作“类固定收益产品”。
最后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自
结论简单明了:第一,汇丰银行此类结构化票据的本质是固定收益类产品。第二,即使该产品能实现预期最高收益7%,但依然低于该行的定期存款利率7.4%,更低于该行的网银存款利率,意义何在?第三,2011年汇丰银行并无“存贷比红线”的压力,由于产品的到期日是2012年底,是否在为明年的存贷比进行未雨绸缪?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新官上任以来,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规范发展提出了诸多措施,如近期在一次内部讨论会上明令禁止商业银行通过发售超短期产品进行变相揽存,事后发现依然无法限定开放式产品、滚动产品或到期日“恰好”在月末产品的发售。对外资银行而言,我们目前更没有针对其“通过理财产品进行高息揽存”出台相应政策。
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动态
2011年度银行理财市场的监管重点主要集中在理财业务规范、理财产品风险控制、理财产品合规销售等方面。接下来,对2011年国内银行理财市场的主要监管政策予以梳理。
未来预判与策略建议
2012年市场两大趋势
第一:产品数量或将略有下降,预期收益率更趋市场化。从短期看,通胀已进入下行通道。2012年保增长的压力可能会超过抗通胀的压力。货币政策主基调变化的可能性不大,但央行无疑会增加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第二:监管力度或将逐步加大。
自
完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四点建议
第一,加大对“资产池”类产品的监管力度。2011年,“资产池”类理财产品被商业银行广泛采用,实际上这也是商业银行的一大创新,但由于其信息透明度很低,导致其出现了一些问题。“资产池”一般包括债券、票据、拆借、股票、基金、委托贷款等各种投资标的。银行通过发行各种形式的理财产品,将募集到的资金统一纳入一个或多个“资产池”。此类产品信息透明度很低,这对银行来说是有利的,因为增加了其投资的灵活性。但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资产池”里各类标的资产的风险系数不同,将不同风险系数的标的放在同一个池子里且各类标的占比含糊,这不但造成风险测算难度加大,容易给投资者带来误区,同时也给监管层出了一个难题。
第二,适当放宽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渠道。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同质化问题严重。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受限于狭窄的投资渠道,钱多而投资渠道窄,造成堵塞(大量不同类型产品投资标的近乎相同)。适当放宽投资渠道后,商业银行可设计不同风险级别的产品供投资者选择,投资者可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从而盘活整个理财产品市场。
第三,大力发展高端理财产品。在理财产品设计领域,显然整个市场都面临一个产品同质化的尴尬局面。私人银行产品投资标的与普通产品并无大异,只是因其资金门槛高而录得略高的预期收益率。
第四,建立、健全第三方评级/评价机制。目前,中国已经出现第三方销售机构,各商业银行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内部评级/评价体系。但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光有第三方销售机构是远远不够的,而商业银行自己的评级/评价体系也存在公正性和客观性问题,只有独立第三方评级/评价机制的引入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
■ 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家嘴研究基地金融产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