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10月,标普500指数重挫8.8%,仅三周就跌去了全年涨幅。11月后反弹才没持续多久,11月12日美股再度陷入闪崩状态——美股三大股指集体下挫,道指跌超600点,跌破26000点关口,纳指跌近3%,标普跌近2%;欧洲股市普跌,德国DAX指数跌近2%。

  受此牵连,11月13日,亚太股市开盘重挫——日经225指数低开1.7%,报21885.24点;韩国首尔综指低开1.6%,马来西亚综指跌0.7%,印尼综指跌超1.65%,菲律宾综指跌0.61%。此后,A股全线低开,沪指开盘跌1.14%,深成指跌1.27%,创业板指跌0.9%;香港恒生指数开盘跌2.1%,腾讯控股跌3.2%。

  经历了十年美股牛市,市场屡次质疑。如今仍不禁要问,这个牛市是要到头了吗?“当全球市场震荡不断,人们现在开始对‘美股能够独善其身’的信心已经开始动摇,当拥挤的美股头寸产生质疑、纷纷开始离场的时候,那么就会造成市场风险偏好急速下滑,程序化交易、ETF清盘等都会加速下跌。”管理1450亿美元资产的澳大利亚安保资本(AMP Capital)基金经理纳埃米(Nader Naeimi)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你可以说美股在10月大跌后已经调整到位,但未来再继续大仓买入的性价比又有多高?“我们认为近期的抛售已经使得价格调整基本到位,但未来流动性收紧(缩表)会加剧,美股三季财报已经显示盈利风险边际攀升,多家公司承认成本上升,回购量的减少也可能加剧股市压力。今年剩下的两个月,市场波动会加剧,因此我们的建议就是将美股风险敞口降低,而不要对于一些消息(例如特朗普的推特)做出过度反应。”摩根士丹利美股策略师威尔逊(Michael J Wilson)对记者表示。

  以下这些风险都已经成为美股“十年牛市”的大敌:

  1.苹果等权重科技股引爆市场

  隔夜,美股市值最大的苹果盘中一度跌愈5%,市值抹去近500亿美元,报收7月底以来的三个半月最低,逼近194美 元,已现“三连跌”,较10月3日的收盘新高232.07美元已经跌16%。而这只是一个例子,近几个月美国权重股的“跌落神坛”,拖累了整体市场下跌,7月开始加速下跌的脸书也是一例,科技股陷入熊市令市场倍感担忧。

  导火索在于,“苹果概念股”开始纷纷削减业绩指引,引发摩根大通和花旗等华尔街大行下调苹果及其供应商的目标股价,不少机构还认为iPhone手机销量将弱于预期。

  iPhone LCD显示屏的主要供应商、日本企业Japan Display公布财报显示,连续六个季 度亏损,且下调了全年销售增速的预期区间下限从10%降至5%,全年预期营业利润率从2%-3%降至1%-2%, 理由是“波动的客户需求”;为苹果面部识别(FaceID)技术提供3D传感器的供应商Lumentum Holdings意外削减了下一财季的业绩前景。CEO表示,最近收到了公司最大工业与消费品类客户之一的要求,与3D传感器有关的激光二极管应“实质性地减少出货量”,原本预定下个季度完成此前订单的交付。

  上周,芯片制造商思佳讯(Skyworks Solutions)在财报中发布了逊于预期的下一季度营收、盈利指引,理由在于“一款高端智能手机”以及整体中国市场的需求疲软。例如花旗也将其目标价大幅下调,从116美元大幅削减至85美元。

  华尔街也对这一状况担忧不已,理由无疑是——苹果等领涨本轮牛市的明星股表现不佳,这会导致市场风险情绪进一步转恶,引发风险资产抛售潮,加剧市场对于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

  早前,第一财经就曾报道,被称FANGMA(Facebook、Amazon、Netflix、Google、Microsoft、Apple)的这几只股票成了美股引擎——截至2017年二季度,FANGMA就贡献了纳斯纳克指数涨幅的近60%,也占到标普500指数同期涨幅的近40%,占总市值的近15%。而且,FANGMA等大型科技企业的股价更是逐年递增,即使经历了去年9月的大幅回调和今年2月的闪崩,事后引领大盘上涨的仍是它们。但自此之后,科技股就开始萎靡不振。

  2. 美股盈利见顶预期强烈

  从苹果等科技股的表现来看,多家华尔街大行对于美股盈利见顶的判断不无道理,这也是横在美股牛市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从2017年四季度开始,随着加息渐强,估值扩张(QE推动)已经不再是支撑美股上行的动能,盈利扩张是主动力,现在关注的重点是,美股盈利见顶后是否能够维持在这个水平,而且我们预计未来公司回购的动能将会下降。”资深全球宏观交易员、熵一资本总经理周志彤在亿金峰会期间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摩根士丹利则认为,美联储缩表等将持续导致估值收缩,且市场预期税改刺激效应会边际递减、盈利预期恶化,但目前市场仍不敢下结论,还在等待企业更明确的盈利指引。

  威尔逊也表示,当前,2019年标普500指数的共识EPS的增速预期为10%,“我们认为这一个预期过高,主要是因为营收在这一假设下需要扩张70bp,这将是连续三年的盈利扩张,这是非典型的,尤其是当盈利已经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成本也在同步上升。”10月的非农就业报告显示,平均时薪增速同比为3.1%,是2009年4月以来首次“破3”。

  此外,威尔逊也认为明年美股营收增长5.2%的共识预期过高,“因为2018年的营收增长为8%,2017年为6%,而危机后的平均水平其实只有3.7%。” 因此,他也认为,尽管在抛售后美股估值可能已经得到调整,但盈利预期可能还需要下调,“届时我们才能舒服地说,价格已经到位了。” 因此,摩根士丹利目前仍维持其熊市情景(标普500指数2400点)的预测。

  3. 美联储缩表加速引关注

  美联储加速加息曾是市场的最大担忧,如今美联储看似仍将匀速前进,但未来“缩表加速”的可能性则引发了市场担忧,流动性的变化也将影响全球股市。

  值得注意的是,万圣节前夜(10月31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上少了230亿美元的国债资产,当天有三只国债到期,金额总计为230亿美元,而美联储并没有将这部分释放出的额度置换为新的债。这也让在截至10月31日的一周里,美联储单周缩表规模创下纪录新高,达到338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今年以来预警“流动性收紧”的呼声最响:“美联储缩表加速、欧洲央行退出QE,全球央行资产负债表将会降速,并在明年1月转负,这可能会加剧市场的动荡,交易难度也会加剧。”威尔逊表示。他也建议,降低美股仓位。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也对第一财经记者提及,2019年下半年,随着抑制通胀、调整结构的目标渐次完成,“快加息”有望逐步让位于“快缩表”。 在他看来,政策利率升至3%将是关键的触发条件。有鉴于此,今年美联储第四次加息大概率将在12月落地,而2019年的加息进程有望“先快后慢”:上半年,加息的快节奏保持不变,预计将加息两次;下半年,加息步伐应时放缓,或将择机加息一次。

  程实判断的依据之一是,美国经济周期拐点临近。走过复苏强劲的2017~2018年,2019年美国经济将遭遇前期政策刺激的消退和贸易摩擦成本的显现,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增速将大概率逐步下滑,步入周期拐点的上半程,而2020年则将接力成为周期拐点的下半程。由此,2019年年中开启加息降速,将是美联储的应时之变。

  自2017年10月开始缩表以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已经减少超过3200亿美元(从历史高点下降7%)到4.14万亿美元的规模,这是自2014年2月以来的低点。不过,美联储从2017年10月开始缩表以来,整体速度仍慢于预期。按美联储计划,缩表规模将每季度逐渐扩大,直至达到每月减持300亿美元国债和200亿美元MBS的上限,而上个月,美联储已经开始按上限标准进行缩表。

  放眼未来,在瑞银看来,潜在利好因素在于:1)贸易局势趋向缓和;2)贸易分流效应强于预期(市场份额扩大对一些亚洲经济体的有利作用超过价值链断裂的负面影响);3)美国经济的加速增长具有更多的结构性色彩。

  但不利因素包括:1)在通胀超出预期的情况下,各央行落后于曲线,从而导致政策加速收紧;2)美国财政悬崖的陡峭程度超出预期;3)贸易摩擦范围延伸到所有商品;4)由于担心意大利债务问题,欧洲外围债务压力增大;5)英国脱欧(瑞银估算英国‘硬’脱欧产生的全球成本约为中美贸易摩擦的一半);6)油价远高于/低于设定的基准情景,从而对新兴市场政策利率产生很大的(短暂)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