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寻常的一年即将过去。2015年,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中,基金行业亦经历了从喧嚣回归理性的深度体验:高歌猛进的激昂有之,逡巡徘徊的低落有之,顺境有之,逆境亦有之。潮起潮落,起承转合,唯责任、理性、制度的光辉依然照亮这个年轻行业向上生长的姿态。

  站在更替的时点,本报评选出了2015年基金业十大新闻。镜于过往,烛照未来。我们坚信一条亘古不变的道理:任何一家金融百年老店崛起的背后,必定有对责任的坚守、对常识的尊重和对市场的敬畏。

  一、公募成救市“压舱石”

  三季度市场前所未有的巨震使得“信心”成为比黄金更为珍贵的因素。

  从近百家公募先后发声,倡议理性看待市场波动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到积极自购公司旗下偏股产品,再到5只总体量达到2000亿的证金系“订制基金”火线成立,在“救市”期间,公募行业整体起到了稳定人心、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半年的结构性行情中,市场亦出现对个别基金盲目追涨,一定程度上对风险积聚产生推波助澜影响的质疑。因此,大幅调整过后,回归常识、重建理性,坚守价值投资理念,行业任重道远。

  二、私募基金的“乱与治”

  私募基金今年取得巨大发展。截止到11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3705家。已备案私募基金22217只,认缴规模4.79万亿元,实缴规模3.82万亿元。其中17371只是2014年8月21日《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实施后新设立基金,认缴规模3.13万亿元,实缴规模2.50万亿元。

  但在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行业也暴露出部分不规范现象,引起监管层的重视并予以整顿。5月,中金信安、中金赛富、中投金汇、山西和利因涉嫌非法集资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华兴泰达被中国证监会移送北京市打非办进一步调查。基金业协会拟对上述机构依照规定撤销管理人登记,并对有关责任人员加入黑名单;11月起,协会首次先后两批公示有“失联”(异常)行为的私募机构;年末,监管层暂停了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在新三板的挂牌和融资,并对前期融资的使用情况开展调研。

基金代码基金简称今年以来收益手续费操作
000063162.76%1.50% 0.60%
519156159.61%1.50% 0.60%
100056153.69%1.50% 0.60%
519120148.43%1.50% 0.60%
519113132.05%1.50% 0.60%
000124127.64%1.50% 0.60%
000574127.08%1.50% 0.60%
160918121.12%1.50% 0.60%

  三、的“冰与火”

  在上半年的牛市中,分级基金一战成名,成为市场最炙手可热的投资品种。上半年分级基金资产总规模从1947.52亿元增加到了5170.45亿元,净增加3222.93亿元,增幅为165.49%,远高于同期公募整体资产规模56.98%的增长幅度。

  然而在随后的市场巨震中,连续的下折潮使得分级基金投资者遭遇大面积亏损,业内开始对分级基金在诸如产品结构设计、投资者教育、准入门槛设定等方面进行“再审视”,而截至目前,已有近200只申请发行的分级基金“搁浅”待批。

  四、基金公司进入“百家争鸣”时代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截至9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00家,其中合资公司46家,内资公司54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9家,资管公司1家。

  而动态来看,包括券商 、、信托 、保险、第三方理财、私募乃至个人纷纷觊觎这方财富管理的土壤,后续资本仍在不断涌入。“百家争鸣”时代,行业竞争逐渐加剧,传统业务发展模式遭遇挑战,如何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成为“围城”内外普遍需要思考的问题。

  五、离职潮“潮起潮落”

  伴随资管行业的快速扩容,公募基金人才流动在今年达到高潮。

  截至11月底,年内八成基金公司都出现基金经理离职,离职人数289位,公告离职的基金公司总经理人数达到17位,无论是基金经理还是总经理,离职数量都创历史新高。

  引发行业“流动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是上半年私募基金的巨大发展,吸引了一批公募业内优秀的投资管理人寻求新的职业规划;而随着A股行情持续震荡、私募基金监管的逐步到位,这波陡然上升的离职潮又在今年三季度骤然停歇,连续多月出现“零奔私”的现象。

  六、批量变

  8月8日,重新制订后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及其实施规定正式施行。

  按照最新的标准,需要将其8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股票,而原来规定的最低仓位线为60%。

  由于未来主动股票型基金将维持8成以上高仓位,可能对基金经理的操作带来一定难度,基金公司纷纷赶在新规生效前选择产品转型,将股票型基金转型为仓位更为灵活的;而在后续新发的产品中,主动权益类产品的定位也多偏向,股基数量骤然减少。

  可以预见,主动股票型基金的高仓位决定了其将在操作上淡化择时,强调选股,偏向细分行业或主题增强型基金,未来基金产品的工具性属性将更加凸显。

  七、基金公司挂牌新三板

  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布的公告,中邮基金的挂牌公开转让申请已经获得批准,并于11月24日起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交易,这是国内公募业首家挂牌新三板的基金公司。

  对于以人力资本为核心资本的公募基金公司来说,上市除了融资之外,股权激励也是重中之重,其被认为是解决日益加剧的人才流失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上市让员工获得股权,也是监管层提倡的方向,2013年6月起开始实行的新基金法便已经为基金公司上市清除障碍。

  八、打新基金“嬗变”

  上半年火热的IPO使得打新基金备受追捧,资产管理规模高峰期突破万亿大关,成为同期分级基金以外最受市场欢迎的公募产品。

  然而7月份IPO暂停,万亿体量打新基金一方面遭遇巨额赎回压力,一方面转型问题迫在眉睫。有基金公司将转型重点投向以相对稳健的债和信用债为主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有的则以中短久期的债券为主要投资方向,对股票投资将严格控制仓位;还有的直接转型为。

  即便是在IPO重启之后,传统打新基金的运作模式亦将迎来嬗变,不仅“以大为美”的规律被打破,以往的高收益也呈直线下降的趋势,风光一时的打新基金或将在注册制下成为“鸡肋”,基金公司对于“纯打新”基金的发行热情或将消退。

  九、基金子公司“锦衣夜行”

  今年以来,基金子公司进入业务快速发展期,以银行系为代表的一批基金公司在非公领域“锦衣夜行”,实现在了资产管理总规模上的逆袭。

  基金业协会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74家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达到6.91万亿,超过千亿管理规模的基金子公司达到22家。其中,民生加银资管以7049亿元居第一,平安大华汇通财富以6289亿元居第二,招商财富资管以4326亿元居第三。而同期,上述三家基金公司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分别仅为670.90亿元、249.17亿元、2051.29亿元。

  经过3年的发展,基金子公司所代表的非公业务以日益成为基金公司的重要业务支柱,9月底基金业整体资管规模为16.87万亿,其中公募规模仅为6.72万亿;但另一方面,片面强调低性价比的通道业务、融资类业务信用风险显现、风控缺位等问题也在子公司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体现,需要引起业内警惕。

  十、养老金入市在即基金业或将扮演重要角色

  本年度最后的大事件,我们选择关注“未来”。

  2015年8月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出台,对养老金投资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投资股票、、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

  这意味着,酝酿多时的养老金入市问题大方向已定,推进养老金投资运营已箭在弦上;而参考国际经验和中国国情,在养老金投资运营方面,公募基金所承担的角色将至关重要。

  按照2014年末全国养老基金累计结余3.56万亿元计算,该领域业务规模或将超过万亿。若公募基金获得委托管理基本养老金的机遇,将对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多层次养老体系起到重要作用,也将为基金资产管理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